● 隐名埋姓的解释
同“隐姓埋名”。
● 隐名埋姓的出处
元·李爱山《寿阳曲·厌纷》曲:“离京邑,出凤城,山林中隐名埋姓。”
● 隐名埋姓收录于
①《成语辞海》 ②《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》 ③《汉语成语大辞典》 ④《中国成语大辞典》
● 隐名埋姓的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
● 隐名埋姓的例句
在商州以西的丛山中选一个险要的地方驻定以后,李自成隐名埋姓,不使外人知道他的行踪。★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十四章
● 隐名埋姓的典故
此处所列为“隐姓埋名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
元朝王子一写的《误入桃源》杂剧中,描述汉明帝时有二个书生刘晨、阮肇,他们为逃避乱世,在天台山下隐居修道。一日采药迷路,偶遇太白金星化身的樵夫,太白金星问他们为何不去求取功名,却在山中隐居修道。刘晨、 阮肇回答说:“这几年天下荒乱,干戈并起,官场黑暗险恶,所以避入山中修行。如此便不必管外界的纷纷扰扰,是是非非;隐姓埋名,作一个庄稼人,与麋鹿鱼虾为伴,悠闲地过日子。”“隐姓埋名”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个成语,被用来指隐瞒姓名,不让别人知道真实的身分。
● 隐名埋姓的意思
同"隐姓埋名"。
● 隐名埋姓的释义
义参“隐姓埋名”。见“隐姓埋名”条。
● 隐名埋姓的典源
此处所列为“隐姓埋名”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
#元.王子一《误入桃源》第一折(据《元曲选》引)1>
[太白云〕我看二位都是读书君子,方今圣朝以贤良方正取士,二位不去求名应举,却是隐遁山林,为着何来?[正末云〕小生与兄弟慕山林幽雅,遂有终焉之意。那为官的,我怎么学他?[唱〕……【青歌儿】空一带江山,江山如画;止不过饭囊,饭囊衣架。塞满长安乱似麻,每日价大纛高牙。冠盖头踏,人物不撑达,服色尽奢华。心行更奸猾,举止少谦洽。纷纷扰扰由他,多多少少欺咱,言言语语参杂,是是非非交加。因此上不事王侯,不求闻达
2>,隐姓埋名做庄家
3>,学耕稼。
〔注解〕
典故或见于元.张寿卿《红梨花》第四折。
不求闻达:不追求名誉显贵。见“不求闻达”。
庄家:农家、庄稼人。庄,同“庄”。
〔参考资料〕
元.张寿卿《红梨花》第四折
当初你寄书来,要见谢金莲,元来是个妓女。我怕你迷恋烟花,堕了你进取之志,是我分付张千,则说谢金莲嫁了人也。贤弟,你在后花园中书房里安下,我却暗暗的着此妇人,只做采花,与你相见。他不是别人,则他便是谢金莲。着他隐姓埋名,假说做王同知的女儿,后来又着三婆说他是鬼,迷死了他的儿子。以此贤弟吃惊,不辞而去了。我将这妇人乐籍上除了名字,另置别馆。今日贤弟来到,伏侍你,犹然不认的他,说兀的做甚?
● 隐名埋姓的书证
元.李爱山〈寿阳曲.离京邑〉曲:“离京邑,出凤城,山林中隐名埋姓。”
● 隐名埋姓参考词语
隐姓埋名
ㄧㄣˇ ㄒㄧㄥˋ ㄇㄞˊ ㄇㄧㄥˊ
yǐn xìng mái mí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