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 集腋为裘的解释
见“集腋成裘”。
● 集腋为裘的出处
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聊斋自志》:“集腋为裘,妄续《幽冥之录》。”
● 集腋为裘收录于
①《成语辞海》 ②《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》 ③《汉语成语大辞典》
● 集腋为裘的用法
作宾语、谓语、宾语;比喻积少成多
● 集腋为裘的例句
我经常剪报,集腋为裘,已经有好几本了
● 集腋为裘的典故
此处所列为“集腋成裘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
墨子,战国时鲁人,提倡兼爱、非攻、尚贤、节用等学说,主张消弭战争,宣扬和平,自成一家之言。墨子主张举拔贤人,一定要打破等级制度,将尚贤真正落实在政治上。贤良之士是国家之宝,要治国,先要萃集精英、广纳贤士,因为“江河之水,非一源之水也;千镒之裘,非一狐之白也”。意思是江河里的水,不是从一个源头流下来的,价值千金的白色狐裘,也不是由一只狐狸腋下的白毛积成的。狐狸虽不见有纯白者,然将一只只狐腋下的一小块纯白毛皮聚集起来之后,便可缝制成一件纯白狐裘,轻柔难得,至为珍贵。所以墨子便用此来说明贤良之士的多寡,影响到国家的强弱兴衰,所以国君应该亲近人才,尊重人才,将人才聚集,并加以重用,国家才能强盛不衰。后来“集腋成裘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积少成多。
● 集腋为裘的意思
1.见"集腋成裘"。
● 集腋为裘的词语分开解释
集腋 : 1.比喻聚集零散的财物。
为裘 : 1.见"为裘为箕"。
● 集腋为裘的释义
义参“集腋成裘”。见“集腋成裘”条。
● 集腋为裘的典源
此处所列为“集腋成裘”之典源,提供参考。
#《墨子.亲士》1>
故虽有贤君,不爱无功之臣;虽有慈父,不爱无益之子。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,非此位之人也;不胜其爵而处其禄,非此禄之主也。良弓难张,然可以及高入深;良马难乘,然可以任重致远;良才难令,然可以致君见尊。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,故能大。圣人者,事无辞
2>也,物无违
3>也,故能为天下器。是故江河之水,非一源之水也;千镒
4>之裘,非一狐之白也。
夫恶有同方取不取同而已者乎?盖非兼王之道也。是故天地不昭昭,大水不潦潦,大火不燎燎,王德不尧尧者,乃千人之长也。其直如矢,其平如砥,不足以覆万物。是故谿陕者速涸,逝浅者速竭,峣埆者其地不育,王者淳泽,不出宫中,则不能流国矣。
〔注解〕
典故或见于《慎子.知忠》。
辞:推却、不接受。
违:反、背。
千镒:千金。镒,音ㄧˋ,古代计算重量的单位。以二十两或二十四两为“一镒”。
〔参考资料〕
《慎子.知忠》
父有良子,而舜放瞽叟。桀有忠臣,而过盈天下。然则孝子不生慈父之家,而忠臣不生圣君之下,故明主之使其臣也,忠不得过职,而职不得过官,是以过修于身,而下不敢以善骄矜守职之吏;人务其治,而莫敢淫偷其事。官正以敬其业,和顺以事其上,如此则至治已。
亡国之君,非一人之罪也;治国之君,非一人之力也。将治乱,在乎贤使任职而不在于忠也。故智盈天下,泽及其君;忠盈天下,害及其国,故桀之所以亡,尧不能以为存,然而尧有不胜之善,而桀有运非之名,则得人与失人也。故廊庙之材,盖非一木之枝也,粹白之裘,盖非一狐之皮也。治乱安危,存亡荣辱之施,非一人之力也。
● 集腋为裘的书证
清.蒲松龄《聊斋志异.聊斋自志》:“独是子夜荧荧,灯昏欲蕊,萧斋瑟瑟,案冷疑冰。集腋为裘,妄续幽冥之录。浮白载笔,仅成孤愤之书。”
● 集腋为裘参考词语
集腋成裘
ㄐㄧˊ ㄧˋ ㄔㄥˊ ㄑㄧㄡˊ
jí yì chéng qi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