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师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习:245 次 更新时间:2023-10-11 16:12:4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	太师是中国古代官名,原为高级军事统帅的称谓,是三公之首,为辅弼国君之官。 太师始于殷商纣王时期,西周铜器铭文中有与太师相关的材料。秦朝时废除,汉朝又重新设置。晋代避司马师讳,曾改作太宰。晋之后复称太师,多为重臣加衔,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,并无实权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太师的拼音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拼音:tài shī 繁体字:太師
词典解释
   -   太师   -  官名,西周置,为辅弼国君之臣,历代相因,以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为三公,多为大官的加衔,无实际的职权。后又指太子太师,即辅导太子之官 Grand Tutor 
 
国语词典
  太師  
  -  職官名。三公之最尊者。三公指太師、太傅、太保。  - 史記.卷三十八.宋微子世家:「於是微子度紂終不可諫,欲死之,及去,未能自決,乃問於太師、少師。」
- 三國演義.第八回:「本欲留將軍止宿,恐太師見疑。」
 
-  古代樂官之長。掌管樂律。  - 南朝梁.劉勰.文心雕龍.史傳:「於是就太師以正雅頌,因魯史以修春秋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