泥沙俱下
学习:193 次 更新时间:2023-10-07 17:29:04
泥沙俱下,汉语成语,释义为泥土和沙石跟着水一起流了下来。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,一同显现出来。例句为“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同时,也要防止西方精神污染,泥沙俱下”。 该成语出自清代袁枚《随园诗话》第一卷:“人称才大者,如万里黄河,与泥沙俱下。余以为:此粗才,非大才也。”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,用于人或事物。 该成语的近义词为鱼龙混杂、鱼目混珠,反义词为泾渭分明。
泥沙俱下的拼音
拼音:ní shā jù xià
词典解释
-
泥沙俱下
- 比喻好的和坏的混杂在一起 mud and sand are carried along—there is a mingling of good and bad
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。
泥沙俱下出处
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一:“人称才大者,如万里黄河,与
泥沙俱下。余以为,此粗才,非大才也。”
泥沙俱下是成语。
国语词典
泥沙俱下
-
泥土和沙子隨著河流沖下來。比喻人或事物不論好壞均混雜一起。
- 清.袁枚.隨園詩話:「人稱才大者,如萬里黃河,與泥沙俱下。余以為此粗才,非大才也。」
近义词: 牛驥同皂 龍蛇混雜 魚龍混雜